动态
“猎头做单”过程中最容易失败的环节是什么?-每日分享
2025-08-22 禾蛙洞察

猎头这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行业里,每一个成功的“做单”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然而,更多的日常则是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失败”。或许是候选人临门一脚的犹豫,或许是企业客户需求的突然变更,都可能让数周甚至数月的努力付诸东流。这条连接着优秀人才与卓越机会的桥梁,远比看上去要脆弱。深入剖析整个流程,我们会发现,失败并非随机发生,它往往集中在几个特定的、极其考验猎头专业功底的环节上。理解这些环节为何容易“塌方”,是每一位专业顾问,无论是资深专家还是像在禾蛙平台上奋斗的新锐,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职位理解的偏差:一切错误的开始

猎头工作的起点,始于对客户招聘需求的理解。然而,这恰恰是第一个,也是最隐蔽的失败“雷区”。许多猎头顾问,尤其是经验尚浅的,往往将企业提供的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 JD)奉为圭臬,认为只要按图索骥,找到履历匹配的候选人就大功告成。这是一种极具风险的想当然,因为JD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它描述了“需要什么样的人”,却很少能解释清楚“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人”。

真正的需求,往往隐藏在JD的字里行间之下。例如,一个职位要求“强大的抗压能力”,这背后可能意味着团队内部关系紧张、项目交付周期极短,甚至是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的动荡期。如果猎头不能通过与用人部门负责人(Hiring Manager)的深度沟通,挖掘出这些“潜台词”,他所寻访的候选人即便履历再光鲜,也可能因为无法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而在面试中被刷掉,或者即便入职也难以长久。这种基于表面信息匹配的推荐,不仅浪费了客户和候选人的时间,更严重损害了猎头的专业信誉。可以说,对职位理解的偏差,是从源头上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后续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是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

深度沟通的价值

要避免这个陷阱,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一场“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职位访谈。优秀的猎头顾问会像一名侦探一样,去探寻职位的“前世今生”。他们会关心:这个职位是新增的还是接替离职员工?前任为何离开?团队目前的氛围如何?老板的管理风格是怎样的?未来3-6个月,这个职位需要达成哪些关键成果才算成功?

这些问题能够帮助猎头构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职位画像,远比一份干巴巴的JD要精准得多。这不仅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对候选人负责。只有真正理解了职位的挑战与机遇,才能向合适的候选人清晰地阐述这个机会的价值,吸引到那些真正“情投意合”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像禾蛙这样的数字化平台也在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客户需求调研模板等工具,引导猎头进行更结构化、更深入的需求挖掘,从流程上降低因理解偏差导致的失败风险。

候选人意向的甄别:雾里看花的陷阱

如果说理解职位是找对“路”,那么甄别候选人的真实意向,就是在确认“同行者”是否真的想去往同一个目的地。这是猎头做单过程中最考验“读心术”和判断力的环节,也是失败率极高的一个节点。很多时候,候选人嘴上说着“我很有兴趣”,但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千差万别。

一些候选人可能只是想通过面试来探探市场行情,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价;另一些可能是想利用外部的Offer来作为与现任雇主谈判加薪的筹码;还有一些可能仅仅是出于礼貌,不忍直接拒绝猎头的热情推荐。这些“伪意向”的候选人,会在流程中耗费猎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在关键时刻——比如发出Offer时——选择放弃。对于猎头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感觉像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如何识别真实意向?

识别候选人的真实意向,不能只听他们说什么,更要看他们做什么,以及深入探究他们改变平台的根本动机(Motivation)。一个真正有诚意的候选人,其行为模式通常是积极且主动的。他们会认真准备每一次面试,会主动询问更多关于公司、团队和职位的信息,会在沟通中表现出对新机会的向往和规划。相反,如果一个候选人总是被动地等待猎头推送信息,对面试准备敷衍了事,或者在被问及离职原因时含糊其辞,那么猎头就应该亮起警惕的红灯。

专业的猎头会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剥洋葱”,探寻候选人内心最深处的需求。比如,从“您为什么考虑看新机会?”这个问题开始,不断追问“您现有工作中,最让您感到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您理想中的下一份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元素?”“如果这次机会成功,对您个人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通过这些深度对话,猎头可以判断出候选人是“寻求更好”的积极变化,还是仅仅是“逃离现状”的消极躲避。前者往往意向更强,稳定性也更高。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两种不同意向候选人的典型特征:

评估维度 真实意向候选人 模糊意向候选人
沟通主动性 主动询问进展,积极反馈 被动等待,回复滞后
离职动机 清晰、具体,关注未来发展和成长 模糊、笼统,多为抱怨现状
对新机会的了解 对公司业务、文化有一定研究和思考 了解仅限于猎头提供的信息
薪资期望 理性,关注整体回报(平台、空间、福利) 过分关注薪资涨幅,甚至作为唯一标准
时间投入 愿意为面试、沟通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经常以“忙”为由推迟或取消安排

过程管理的失控:温水煮青蛙的危机

猎头项目本质上是一个多方参与、时间线长的复杂项目管理过程。从启动寻访到候选人最终入职,短则数周,长则数月。在这漫长的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拖延或沟通不畅,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慢性死亡”。这就是过程管理失控的危机,它不像前面两个环节那样是瞬间的“引爆”,而更像“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让机会流失。

常见的失控场景包括:企业方内部流程繁琐,面试安排迟迟无法确定;用人部门面试后,反馈意见迟迟不给,让候选人感觉不受重视;猎头在中间传话,信息传递出现衰减或失真,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候选人同时在看多个机会,由于某个流程推进缓慢,被其他更高效的公司“截胡”。在这些拉锯战中,候选人的热情和耐心被逐渐消耗,最初的“非你不可”最终变成了“无所谓了”。

成为掌控节奏的“导演”

优秀的猎头顾问必须是整个招聘流程的“导演”,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他们需要具备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主动去设定节奏、管理预期、推动进程。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应该与企业客户明确面试流程、决策周期以及每一轮的反馈时效。在推进过程中,要像一个贴心的“管家”,及时为候选人更新进展,哪怕是“目前还在等消息”这样的同步,也能有效缓解候选人的焦虑。

此外,透明、及时的沟通是防止失控的关键。当出现问题时,比如面试官临时有事需要改期,猎头需要第一时间真诚地与候选人沟通,并努力争取下一次面试的优先安排。当收到负面反馈时,也要专业、客观地传达给候选人,并帮助其分析原因,这不仅体现了专业度,有时甚至能为候选人争取到“败部复活”的机会。在禾蛙等协同平台上,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节点追踪和信息同步功能,可以极大地提升过程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帮助猎头更好地掌控全局,避免因信息差和延迟导致的失败。

薪酬谈判的博弈:临门一脚的变数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都是在为成功铺路,那么Offer谈判就是通往终点前最后,也是最惊险的一跃。无数看似“板上钉钉”的案子,都在这个环节功亏一篑。薪酬谈判的失败,表面上看是钱没谈拢,但根源往往在于前期的期望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猎头可能没有在早期就与候选人就薪资期望进行坦诚沟通,或者没有准确了解其当前的薪酬构成(固定薪水、奖金、股票期权等),导致最后报出的期望值远超企业预算。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企业方在最后时刻“压价”,或者给出的Offer结构与候选人预期严重不符(例如,大幅降低基础薪资,许诺一个不确定的高额奖金)。这种在最后关头的“不匹配”,对候选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会让他们感觉不被尊重,从而断然拒绝。

从“博弈”到“共赢”

成功的薪酬谈判,不应该是一场零和博弈,而应是猎头作为中间的桥梁,引导双方达成“共赢”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核心在于“前置沟通”和“价值塑造”。

前置沟通: 在推荐候选人之前,就应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薪酬范围和结构,并与候选人进行初步的期望匹配。在流程的早期就应该把薪资这个敏感但重要的话题摆到桌面上,避免到最后才发现双方有巨大鸿沟。一个专业的猎头会说:“根据我的经验,这个级别的职位,市场上的薪酬范围大概在XX到YY之间,您的期望是在这个范围内吗?”

价值塑造: 猎头的角色不只是传递数字,更是要帮助双方理解数字背后的价值。对企业,要强调候选人能带来的独特价值,证明其值得一个有竞争力的薪酬包。对候选人,则要帮助他们全面评估一个Offer的“总体价值”,而不仅仅是月薪数字。这包括公司的品牌、平台的发展空间、项目的挑战性、团队的氛围、长期的职业收益以及福利待遇等。有时,一个看似薪资涨幅不高的Offer,但如果能带来宝贵的经验或者更大的发展平台,其长期回报可能远超短期现金收入。

总结:从“交易”到“服务”的思维转变

回顾“猎头做单”过程中最容易失败的四大环节——职位理解的偏差、候选人意向的甄别、过程管理的失控、以及薪酬谈判的博弈——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失败往往源于沟通的不到位、理解的不深入和管理的不专业。许多猎头将这份工作视为一次性的“交易”,目标是尽快撮合成功,收取佣金。然而,真正顶尖的顾问,都将自己定位为提供长期价值的“服务者”。

这种从“交易”到“服务”的思维转变至关重要。它意味着猎头不仅仅是在匹配简历,更是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输送核心动力,在为人才的职业生涯提供关键助力。它要求猎头具备同理心,能站在客户和候选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求猎头具备极强的专业性,能洞察表象之下的真实需求;更要求猎头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能精细化地管理好每一个流程细节。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像禾蛙这样的平台将越来越多地利用数据和工具,帮助猎头解决信息不对称、流程不透明等问题,将顾问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更专注于提供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然而,技术终究是工具,猎头工作的核心——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真诚服务——永远无法被替代。只有那些真正将专业、真诚、利他刻入基因的猎头顾问,才能穿越重重失败的迷雾,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