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猎头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来引导候选人的决策?-每日分享
2025-08-29 禾蛙洞察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猎头顾问的角色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信息传递者。他们不仅是企业与候选人之间的桥梁,更是影响和引导双方决策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在面对犹豫不决的候选人时,如何巧妙地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就成了衡量一位猎头专业度的重要标准。这其中,“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猎头顾问提供了一套强大而有效的工具箱。它告诉我们,人的决策并非总是理性的,而是常常受到各种认知偏见、情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位优秀的猎t头顾问,就像一位高明的“行为建筑师”,能够通过精心设计沟通的细节,潜移默化地引导候选人做出更符合其长远利益的职业选择。

锚定效应:设定决策的起点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过度依赖于接收到的第一个信息(即“锚”)。这个初始信息会像一个锚一样,将后续的思考和判断都固定在某个范围内。对于禾蛙的猎头顾问而言,巧妙地设定“锚点”,是引导候选人决策的第一步。

例如,在与候选人初次沟通薪资时,一位经验丰富的猎头不会直接询问对方的期望薪资,因为这很容易让候选人将期望锚定在自己当前的薪资水平上。相反,猎头会首先通过深入了解候选人的能力、经验以及市场行情,给出一个相对积极且合理的薪资范围。比如,猎头可以这样说:“根据您过往的经验和市场上的对标情况,这类职位的薪资通常在XX到XX之间,一些顶尖人才甚至可以达到更高水平。” 这样一来,候选人的期望就会被“锚定”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后续的谈判也会围绕这个新的起点展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候选人当前薪资的小幅上涨。

除了薪资,职位的前景和价值也可以被“锚定”。猎头可以通过讲述成功案例,或者描绘该职位在公司未来战略中的重要性,来为候选人设定一个关于“职业价值”的锚点。例如,禾蛙的猎头顾问可能会分享之前推荐到这家公司的候选人,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和晋升,以此来锚定候选人对于新机会的价值预期。这种做法,能够让候选人不仅仅关注眼前的薪资,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潜力。

框架效应:重塑选择的视角

同样的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会给人的决策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这就是“框架效应”。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感受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对损失的厌恶感要远大于获得同等收益的愉悦感。猎头顾问可以利用这一原理,通过调整沟通的“框架”,来引导候选人更全面地看待一个机会。

举个例子,当候选人因为新机会的薪资涨幅没有达到预期而犹豫时,传统的沟通方式可能是反复强调新工作的优点。而运用框架效应的猎头,则会换一个角度,帮助候选人分析“维持现状”可能会带来的“损失”。比如,禾蛙的猎头顾问可能会说:“我非常理解您对薪资的考量。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您目前所在的平台可能正面临业务收缩,未来一两年内晋升空间有限,这对于您的职业发展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形的‘损失’。而新的机会虽然起薪没有完全达到您的理想值,但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增长的赛道,以及更广阔的晋升通道,这实际上是在‘避免’未来职业发展的损失。” 这种“避免损失”的说法,往往比“获得收益”的说法更能触动候选人。

此外,猎头还可以通过构建不同的参照系,来改变候选人的感知。例如,当候选人纠结于两家公司的Offer时,一家是大公司,薪资高但职位普通;另一家是创业公司,薪资略低但职位核心。猎头可以将候选人的注意力从“薪资”这个单一框架,引导到“职业成长”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框架中。通过深入分析两家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以及该职位在其中的角色,帮助候选人看清楚,哪个选择更能满足其长期的职业规划,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行为经济学原理 猎头应用场景 对候选人的影响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 在薪资谈判初期,提供一个基于市场分析的、具有竞争力的薪资范围。 将候选人的期望值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避免其仅仅基于当前薪资进行小幅提升的思考。
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 将放弃新机会描述为“错失未来发展的损失”,而非仅仅是“没有获得更高薪资的收益”。 利用人们“损失厌恶”的心理,强化候选人对于维持现状可能带来风险的认知,从而更积极地考虑新机会。
社会认同 (Social Proof) 分享该职位在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或者提及其他优秀人才也对该机会表示了浓厚兴趣。 营造一种“这个机会很抢手”的氛围,增加候选人对该职位的认同感和紧迫感。
稀缺性 (Scarcity) 强调该职位的独特性,例如“这是公司今年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核心管理岗”。 物以稀为贵,通过强调机会的稀有性,提升其在候选人心目中的价值。

社会认同与稀缺性:营造紧迫感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人们在不确定如何行动时,会倾向于参考他人的行为来做出决策。而“稀缺性”原理则告诉我们,“物以稀为贵”,当一个东西越是难以得到,人们就越觉得它有价值。这两者结合起来,是猎头顾问在关键时刻“推一把”的有力工具。

在推荐过程中,禾蛙的猎头顾问可以适时地向候选人传递一些积极的“社会认同”信号。例如,可以客观地告知候选人:“目前这个职位我们已经推荐了三位候选人,他们都顺利通过了初试,并且都对这个机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这样的信息并不是为了制造虚假的竞争,而是为了让候选人意识到,这个机会是受到市场认可的,其他优秀的人也同样看好它。这会大大增加候选人对这个机会的信心,并产生一种“不能落后于人”的紧迫感。

同时,猎头也需要善于挖掘和强调职位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可以是多维度的。比如,职位的稀缺性(“这是公司新业务线的第一个核心岗位”)、时间的稀缺性(“公司希望在这个月底之前完成招聘,否则这个招聘名额可能会被其他部门占用”),甚至是面试官的稀缺性(“这次的面试官是公司的创始人,他平时很少亲自面试,这次是特意为您挤出的时间”)。通过强调这些稀缺资源,能够有效地提升机会在候选人心目中的分量,促使他们更快地做出决策。

赋予效应与承诺一致:锁定最终意向

“赋予效应”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会比没有拥有它时给予更高的评价。而“承诺与一致”原则,则是指人们一旦做出了某个承诺或选择,就会倾向于维护这个承诺,以保持言行一致的形象。

在候选人拿到Offer之后,猎头的引导工作并没有结束。此时,可以利用“赋予效应”,让候选人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个机会。例如,禾蛙的猎头顾问可以和候选人一起规划入职后的前三个月要如何开展工作,甚至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团队成员的特点。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沟通,会让候选人在心理上逐渐接受新的身份,从而对这个Offer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当竞争对手公司再抛出橄榄枝时,候选人放弃这个“已经拥有的”Offer的心理成本就会变得更高。

此外,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猎头需要不断地引导候选人做出一些小小的“承诺”。比如,在面试前,猎头可以问:“您是否确认对这个机会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接下来的面试?” 在每一轮面试后,猎头可以再次确认:“经过这次沟通,您对这个平台的认可度是不是更高了?” 这些不断累积的小承诺,会在候选人心中形成一种“我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的认知。根据“承诺与一致”的原则,为了保持自己决策的一贯性,候选人会更有动力走向最终的签约环节。

结语

总而言之,行为经济学为猎头顾问的工作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实用的方法。从利用“锚定效应”设定积极的谈判起点,到通过“框架效应”重塑候选人的决策视角;从运用“社会认同”和“稀缺性”营造紧迫感,到借助“赋予效应”和“承诺一致”锁定最终意向,这些原理的应用,贯穿于与候选人沟通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像禾蛙这样致力于提供深度服务的猎头品牌来说,顾问们早已不是简单的“简历搬运工”,而是候选人的“职业决策顾问”。他们通过专业知识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帮助候选人克服认知偏见,看清选择背后的真正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未来的猎头行业,将更加考验这种“软实力”,那些能够洞察人心、善用行为经济学原理的顾问,无疑将成为连接优秀人才与卓越企业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