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在“招聘协作新范式”下,雇主品牌(EB)的建设主体是谁?-每日分享
2025-08-29 禾蛙洞察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招聘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你招我聘”的单向选择,而是一场企业与人才之间双向奔赴、深度互动的价值共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种“招聘协作新范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招聘的部门壁垒和内外边界,强调多方协同,共同为吸引、甄选、留住优秀人才而努力。那么,在这股浪潮之中,作为吸引人才核心磁场的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ing, EB),其建设的接力棒,究竟应该交到谁的手中?答案远非单一,它已然演变成一场由多个角色共同参与、合力共创的“交响乐”。

HR部门:从执行者到总设计师

在传统的观念里,雇主品牌建设似乎是人力资源部门(HR)天经地义的职责。他们负责撰写招聘文案,运营招聘渠道,策划雇主品牌活动,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工匠,打磨着企业对外展示的每一块砖瓦。然而,在协作新范式下,HR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他们不再仅仅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雇主品牌战略的总设计师和赋能者

这种转变意味着,HR需要具备更高的战略视野。他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深入理解业务战略和企业文化,从中提炼出独一无二、真实可信的雇主价值主张(EVP)。这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与高层管理者、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大量的沟通与碰撞。其次,HR需要从“管控”思维转向“赋能”思维。他们不再是要求业务部门“配合”招聘,而是为他们提供工具、方法和培训,比如,如何进行行为面试、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团队故事、如何更好地与候选人互动,从而让业务部门乐于并善于参与到品牌建设中来。HR成为了一个枢纽,连接着内外的资源与信息,确保所有关于雇主品牌的声音,最终能汇成一首和谐动听的乐曲。

业务部门:品牌建设的实干家

“我们部门的氛围超赞,技术大牛云集,每个人都乐于分享!”——这样一句话从一位一线工程师口中说出,远比招聘广告上的华丽辞藻更能打动一位技术候选人。在招聘协作的新时代,业务部门,尤其是用人经理和一线员工,已经从招聘流程的“客户”或“被动参与者”,转变为雇主品牌建设的核心力量和实干家

他们是企业文化最鲜活的载体。候选人通过与面试官的交流,感受到的专业度、尊重感和团队氛围,是构成雇主品牌体验最关键的部分。一个准备充分、态度真诚的用人经理,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此外,业务团队成员在专业社区的分享、在技术博客上的文章、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展示的日常工作点滴,都是在为公司的雇主品牌添砖加瓦。这些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真实内容,构建了候选人对企业最具体、最生动的认知。因此,业务部门不再只是“提需求”的人,他们是品牌的践行者、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优秀人才的“引路人”。

高层管理者:品牌航向的掌舵人

如果说雇主品牌是一艘航船,那么高层管理者(C-Level)无疑是决定其航向的掌舵人。他们的言行、决策和对人才的态度,从根本上定义了这家公司的品格和格局,也为雇主品牌定下了基调。一个仅仅在口头上强调“人才第一”却在实际资源投入上犹豫不决的领导团队,是无法建立起有说服力的雇主品牌的。

高层管理者的核心职责,首先是确立并带头践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雇主品牌的灵魂,它回答了“我们是谁”、“我们相信什么”的根本问题。当CEO在全员大会上分享自己对于客户价值的思考,当CTO在技术论坛上阐述公司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时,他们就是在向内外部的人才市场传递最强有力的品牌信号。其次,高层管理者需要为雇主品牌建设提供战略性的支持,包括预算的批准、跨部门协作的推动以及将人才发展置于公司战略的核心位置。他们的公开承诺和身体力行,能够极大地提升雇主品牌建设在组织内的优先级,确保其行稳致远。

全体员工:行走的品牌代言人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路径被彻底重塑。每一位员工都成了一个移动的、自带流量的“信息节点”,他们是公司行走的品牌代言人。员工在职期间的体验,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有可能通过社交网络、职场社区等渠道被放大,直接影响着潜在候选人的决策。因此,员工体验(Employee Experience, EX)成为了雇主品牌的基石。

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会把雇主品牌建设的重心从“对外说得好听”转向“对内做得扎实”。这意味着要关注员工从入职、成长、激励到认可的全周期体验。当员工感到被尊重、被赋能,拥有成长空间并能实现自我价值时,他们自然会成为公司最忠实的“粉丝”。他们会主动在朋友圈分享公司的团建活动,会热情地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工作机会,会真诚地为公司的产品和文化感到自豪。这种源于真实情感的口碑传播,其穿透力和可信度是任何市场推广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外部生态伙伴:品牌边界的拓展者

在“招聘协作新范式”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企业边界的模糊化,招聘不再是企业内部的闭环运作,而是与外部生态伙伴的开放式合作。这其中,以专业的招聘服务机构(如猎头、RPO等)为代表的外部伙伴,其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而是雇主品牌建设边界的拓展者和共建者

禾蛙所倡导的招聘协作模式为例,猎头顾问不再是简单的职位信息传递者,而是需要成为雇主品牌的深度理解者、精准诠释者和热情传播者。他们需要与企业HR、业务部门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团队氛围乃至挑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与候选人沟通时,不仅仅是传递一份冰冷的职位描述(JD),而是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描绘一幅清晰的职业发展蓝图。在这个过程中,外部伙伴的服务质量、专业素养和沟通方式,都直接构成了候选人体验的一部分,从而影响着他们对雇主品牌的感知。下面的表格清晰地展示了这种角色的转变:

外部伙伴角色转变对比

维度 传统模式下的“供应商” 协作新范式下的“共建者”
关系定位 交易导向,一次性项目合作 战略伙伴,长期深度绑定
信息同步 被动接收JD,信息相对滞后 主动参与需求讨论,信息同步透明
品牌角色 渠道之一,传递标准化信息 品牌大使,进行个性化、深度诠释
协作方式 线性沟通,主要对HR负责 网络化协作,与HR、业务部门共同作战
成功定义 完成招聘KPI 为企业输送文化匹配的高潜人才,提升品牌美誉度

可以说,筛选和管理好能够代表自身品牌形象的外部伙伴,并与之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在协作时代下建设雇主品牌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招聘协作新范式”下的雇主品牌建设,彻底告别了由单一部门唱独角戏的时代。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运动”,其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特征:

  • HR部门是总设计师,负责战略规划、资源整合与赋能。
  • 业务部门是实干家,他们是文化的践行者和品牌故事的主角。
  • 高层管理者是掌舵人,以其愿景和承诺为品牌注入灵魂。
  • 全体员工是行走的大使,用真实的体验构建起品牌最坚实的口碑。
  • 外部生态伙伴(如以禾蛙理念为代表的协作者)是边界的拓展者,将品牌影响力延伸至企业之外。

这五大主体各司其职,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雇主品牌生态系统。对于身处当前激烈人才战场的企业而言,清晰地认知并有效调动这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顺畅的内部协作与外部协同机制,将是赢得未来人才竞争的关键所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或许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平台和组织设计,来更好地激励和协调这些多元主体,让雇主品牌的建设真正内化为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从而释放出最强大的品牌合力。